上海产业园区类型有哪些
园区经济是上海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产业升级、城市功能优化、城市竞争力提升的重要载体。近年来,上海各类产业园区蓬勃发展,集聚了一大批优质企业。为更好地发挥产业园区在服务创新驱动、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中的引领作用,上海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印发《关于进一步明确本市产业园区用地管理有关事项的通知》(沪规资源〔2020〕4号),进一步明确了产业园区用地管理有关事项。为便于更好地贯彻落实文件精神,做好上海市产业园区用地管理有关工作,现将《通知》内容予以解读。 根据《通知》内容,上海产业园区主要分为以下四类:
一、科技创新园区
科技创新园区主要集中在上海国际医学园区、临港新片区、张江科学城、临港大港区等地区,面积一般不少于20平方公里,产业定位以研发设计、现代物流等生产性服务业和医疗健康、生命科学、集成电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为主。
科技创新园区的发展,将进一步聚焦创新驱动战略,推动科研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并将大力吸引国内外高层次人才。同时,园区建设将进一步完善医疗健康、生物医药等产业配套设施,打造高端要素聚集的特色载体。
《通知》中明确,在符合规划和相关政策要求的前提下,支持园区内科研用地(含科研设计用地)调整为研发和办公用途;支持园区内企业申请调整容积率、建筑高度或调整部分建筑结构。
二、生物医药及高端医疗器械产业园
生物医药及高端医疗器械产业园是指在特定区域内,以生物医药及高端医疗器械研发生产为主要功能,为生物医药、高端医疗器械、现代中药、新型医疗服务等提供综合配套服务的产业园区。包括:
1.以研发中心、企业总部、国际医学中心、区域总部等为主要功能的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2.以创新药物和高端医疗器械为主要研发方向,集聚药物和医疗器械创新资源的国家重点实验室或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三、集成电路产业园
集成电路产业园是指在一定区域范围内,以集成电路设计、制造、封装测试为主导产业,符合本市产业发展导向的,具有一定规模和区域优势的产业集聚带。其土地供应应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及控制性详细规划等要求,并以土地供应合同方式确定。
集成电路产业园内项目建设应符合本市产业发展导向,符合本市产业布局和技术创新导向,具有明确的功能定位和建设目标。鼓励以集成电路设计、制造、封装测试为主的企业集聚发展。
符合本市产业布局和技术创新导向的集成电路产业园项目用地,可通过协议出让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权,支持通过先租后让、租让结合、弹性年期出让等多种方式供应土地。
除《通知》中明确的五种类型外,其他类型用地可通过协议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权,也可根据实际情况通过先租后让、弹性年期出让等方式供应土地。
四、人工智能产业园
人工智能产业园是以人工智能产业为主导,同时涵盖智能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等领域的产业园区。上海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在《通知》中明确,人工智能产业园(含软件园)是指符合园区产业导向的人工智能相关产业集聚发展区域。由市政府或市政府授权机构批准设立的园区管理机构(以下简称“园区管理机构”)负责组织建设运营。
1.以人工智能核心产业为主导;
4.以人工智能公共服务平台为支撑;
5.以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场景为载体。如智能网联汽车、智能机器人等。
五、综合保税区
综合保税区是我国开放层次最高、优惠政策最多、功能最齐全、手续最便捷的特殊开放区域。综合保税区作为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的一种,是指经国务院批准设立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关境内,具有保税港区功能的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由海关参照有关规定对综合保税区实施监管,主要进行保税加工、保税物流和出口营销等业务。目前上海已设立2个综合保税区,分别是上海外高桥综合保税区和上海张江综合保税区。其中,上海外高桥综合保税区是全国第一个保税区,于1993年4月18日经国务院批准成立,1992年5月20日正式封关运作。
六、新能源汽车及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园
新能源汽车及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园主要是指集聚新能源汽车及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的专业园区。
(1)汽车零部件产业园:以整车企业为核心,配套发展与其产品技术水平相适应的零部件企业,以研发设计、生产制造、仓储物流、销售服务等为主体功能的产业园区。
七、其他产业园区
上海其他产业园区是指根据全市“十三五”期间产业发展规划,结合产业转型升级需要,在符合国家和上海市相关规定的基础上,由相关部门依据全市产业发展导向、规划要求和现状条件认定,并向社会公布的产业园区。
《通知》要求:各园区应根据本通知规定,进一步明确园区用地管理有关事项,加强用地管理,有效保障园区建设用地需求。各园区要结合本通知规定,制定实施细则,按照《通知》要求对土地用途、出让年限、转让条件等内容进行细化。对于本通知未明确的内容,由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负责解释;对于本通知规定以外的内容,由各区规划资源部门负责解释。
编辑者: wy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