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放管服
“放管服”改革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一场政府自我革命,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自2015年起,国务院把“放管服”改革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抓手,从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三个维度入手,推动政府职能深刻转变。经过持续不断推进,我国“放管服”改革取得了显著成效。为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更好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现就有关问题进行解读。
1.“放管服”改革的基本内涵是什么?
“放管服”改革,就是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的简称,其内涵主要是:简政放权、优化服务。“放”就是将权力从政府手中“解放”出来,政府该管的事一定要管好,但不该管的也要放开;该服务的一定要服务好,但不该服务的也要为企业和群众提供便利。“管”就是政府加强事中事后监管,以公正监管促进公平竞争;以信息公开和共享强化社会监督;以信用监管为基础,构建新型市场监管机制。“服”就是转变政府职能,提高行政效率,更好地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这四者相辅相成,放管并重,协同联动,共同构成了“放管服”改革的基本内涵。其中简政放权是基础,放管结合是关键,优化服务是本质。
2.当前,“放管服”改革工作面临哪些新形势和新要求?
近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不断增长,新形势下深化“放管服”改革的任务更加艰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按照党的十九大对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等作出的新部署,进一步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以更大决心、更大勇气、更大力度推进“放管服”改革,不断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作出更大贡献。
3.为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国务院作出了哪些部署?
深化“放管服”改革,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国务院对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作出了一系列部署。主要包括:一是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重大决策部署。
二是继续大力精简行政审批事项。
三是着力创新和加强监管。
四是加快转变政府职能。
五是加快推进数字政府建设。
六是提升政务服务水平,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
下一步,国务院将按照“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要求,推动“放管服”改革再深入、再突破、再完善:一是继续大力推进简政放权,在全面取消下放行政许可事项的同时,着力抓好重点领域的放管结合工作;二是全面加强市场监管,在强化事中事后监管的同时,着力抓好“互联网+监管”工作;三是切实加强政务服务能力建设,在加快推进全国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建设的同时,着力抓好“互联网+政务服务”工作;四是持续深化数字政府建设,在全面提升政务服务水平的同时,着力抓好数字政府建设的相关工作;五是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提升政府自身能力。
4.过去一年来,各地在推进“放管服”改革方面做了哪些工作?
“放管服”改革一年来,各地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扎实推进“放管服”改革各项工作,取得积极进展和显著成效。
一是简政放权持续深化,国务院决定取消和下放的行政审批事项均已全部完成。
二是创新监管不断加强,“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全面推进,以信用为核心的新型监管机制初步建立。
三是优化服务持续推进,各地在推动商事制度改革、规范中介服务等方面探索出很多好经验好做法。
四是依法行政持续推进,一些地方推行“最多跑一次”改革、建设数字政府等。
五是权益保护持续推进,全国共清理出涉企经营许可事项7397项,其中取消4392项、下放273项、合并558项。
5.开展营商环境评价的目的是什么?
营商环境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的重要软实力和核心竞争力,是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支撑。优化营商环境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内容,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国务院成立了专门机构推进相关工作。国家发展改革委牵头会同有关部门和地方,不断健全完善营商环境评价体系、标准和指标,通过开展营商环境评价,进一步明确优化营商环境的重点任务、工作举措和责任单位,推动改革举措落实落地。通过开展营商环境评价,引导各地区、各部门对标国际先进水平、立足自身实际,进一步深化改革、创新发展。通过开展营商环境评价,有利于各地了解自身在优化营商环境方面存在的差距和不足,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和工作水平;有利于各地及时总结经验做法、分析问题短板,以评促改、以评促建;有利于各地区、各部门对照先进找差距、对标一流补短板,不断优化营商环境;有利于进一步动员社会力量参与优化营商环境工作。
6.如何准确理解和把握优化营商环境的内涵?
营商环境是指企业等市场主体在经济活动中所涉及的体制机制性因素和条件,具体包括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政治法律环境、社会人文环境、信息基础设施和基础制度等方面。营商环境对市场主体具有基础性影响,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发展的核心竞争力。世界银行发布的《2019年营商环境报告》显示,营商环境改善最快的国家分别是挪威、新加坡和中国香港。世界银行从开办企业、办理建筑许可、获得电力供应、缴纳税收等方面,对世界各国营商环境进行评估,并将评估结果与各国政府工作绩效挂钩。2019年,我国营商环境总排名从去年的第78位上升到第46位,在全球190个经济体中由去年的第78位上升到第46位,比2018年上升了32位,进步幅度明显。此次国务院常务会将“推进营商环境优化”列为今年重点工作任务之一。我们要从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的高度,充分认识优化营商环境对于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意义。
7.如何进一步提升政务服务水平?
一是围绕企业和群众办事创业的难点堵点,进一步简化优化办事流程,最大限度利企便民。
二是加强政务服务大厅建设,推进政务服务事项集中办理,全面推行“一窗受理”和“一站式”服务,完善服务标准规范和办事指南。
三是推动更多政务服务事项在网上办理,加快实现一网通办、异地可办。
四是加强部门协同配合,推进数据共享和业务协同,减少审批环节,提高审批效率。
五是健全完善企业和群众常办的政务服务事项清单。
六是围绕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加快推动政务服务从网上能办向网上好办转变、由网上可办向网上好办转变、从可办向好办转变,让群众办事更便捷。
七是强化监督问责。建立健全政务服务工作考核评价体系和责任追究机制,将考核评价结果作为政府及其部门主要负责人业绩考核的重要依据,对推进不力、损害企业群众利益的严肃追责问责。
8.如何评价各地区、各部门推进“放管服”改革的进展情况和成效?
国务院办公厅将组织第三方评估,从企业和群众视角,重点评价“放管服”改革的工作机制是否健全、简政放权是否彻底、放管结合是否到位、优化服务是否贴心、改革效果是否明显,评价结果将向社会公开。
评估将包括四个部分:一是对各地区、各部门推进“放管服”改革工作机制健全情况的评价,重点评价地方和部门推动政府职能转变的主要做法和成效;二是对企业和群众办事创业便利度的评价,重点评价企业和群众办事创业的便利度;三是对市场准入限制进一步放宽、监管执法尺度进一步规范、政务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的评价,重点评价各地清理规范涉企收费,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等方面的改革举措;四是对优化营商环境的评价,重点评价地方改善营商环境的工作成效。
9.为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今年将有哪些重点工作要推进实施?
一是持续推进“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今年将持续推进“减证便民”,进一步清理规范工程建设项目审批事项和证明事项,加强和规范涉企收费,深化商事制度改革,进一步提升纳税便利度,完善全国统一的社会保险公共服务平台。
二是在更大范围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加快推动各地区各部门现有政务服务平台向网上办事大厅延伸,力争做到应上尽上、全程在线。推进“互联网+监管”,探索实现更多事项在网上办理,进一步方便企业和群众办事创业。
三是提高公共服务质量和效率。继续提升教育、医疗、文化、体育等领域公共服务质量和水平。创新优化交通出行服务,积极推进城市停车管理信息化建设,扩大电子不停车收费系统(ETC)覆盖范围。
四是加大对民营企业、中小企业支持力度。推动降本减负措施落地见效,确保为企业降本减负约1万亿元。研究进一步完善金融支持政策,引导金融机构增加制造业中长期贷款,推动银行进一步降低企业融资成本。
10.如何提升“互联网+政务服务”水平?
答:政务服务“一网通办”,是指以数字化为手段,推动政府服务从“网上可办”向“网上好办”转变。要全面推进政务服务事项标准化,以国家政务服务平台为总枢纽,加快完善全国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功能,推进政务服务事项管理、身份认证、电子证照等应用系统和数据共享支撑体系建设。加快推动各地各部门自建系统与国家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对接联通,推动更多事项网上办理。推动更多高频事项实现“跨省通办”,优化简化异地办理流程和手续,积极引导有条件的地区和领域开展跨省通办试点。加快实现“互联网+监管”,充分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提高监管的针对性和精准度。推广“一网统管”建设经验,对各类监测数据进行整合汇聚、统一管理、分级应用,实现对城市运行的实时感知、动态分析、高效处置。加快推动智慧城市建设与应用,完善智慧社区管理服务平台,统筹推进社区智能化改造和系统整合集成。加大智慧城市建设试点示范力度。要大力发展“互联网+政务服务”新业态新模式,促进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同各行业各领域深度融合。
11.“一网通办”与“最多跑一次”有哪些不同?
“一网通办”是以“互联网+政务服务”为依托,通过统一平台、统一流程、统一标准,实现业务办理和服务事项跨部门、跨层级、跨区域互认共享,推动更多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办理。“最多跑一次”是指企业和群众到政府办事,只需到政府一个部门办理,不用再跑到政府各部门分别办理。两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一网通办”是政府提供标准化、一体化政务服务的重要举措,是对“最多跑一次”的深化和拓展,将大大提升企业和群众办事的便利度和可预期性。“最多跑一次”是以群众和企业到政府办事为目标,而“一网通办”是以政务服务为核心,实现更多政务服务事项的网上办理,让更多事项实现“最多跑一次”甚至“零次跑”。
12.如何看待加强事中事后监管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事中事后监管是“放管服”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有效防范市场风险、维护市场秩序、保护消费者权益的重要手段。当前,事中事后监管不到位问题仍然突出,监管工作与新形势新任务要求还不完全适应。
一是监管理念还不适应,重事前审批、轻事中事后监管的现象依然存在。
二是监管机制还不健全,政府、企业、社会等各方协同不够,条块分割、封闭运行的问题突出。
三是监管制度还不完善,市场主体责任落实不够到位,政府依法行政意识不强。
四是监管方式方法比较单一,以行政检查为主,风险防范能力不强。
五是监管手段相对落后,信息化水平有待提高。
六是监管队伍还不适应形势任务要求,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有待加强。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树立科学的监管理念,加快完善机制,创新方式方法,补齐短板弱项,加强对事中事后的风险防范和监督管理。
13.如何进一步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持续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和社会创造力?
答:新一轮商事制度改革,主要有四个特点:
一是优化企业开办服务。坚持以企业和群众需求为导向,进一步压减企业开办时间,年底前将全国所有省份、80%以上地市和75%以上的县至少实现企业开办2个环节1天办结,进一步提高开办企业便利度。
二是提高企业注销效率。坚持“信息共享、简化流程、分类处理、综合服务”原则,为市场主体退出开辟绿色通道,加快推进企业注销便利化改革,推动建立市场主体信用修复制度,促进市场主体退出的规范化。
三是推进电商平台登记注册。在电子商务法实施之前,先在有条件的地方开展电商平台登记注册试点,加强对平台企业监管,促进线上线下融合发展。
四是大力推动简易注销改革。
14.在优化营商环境方面,还将采取哪些措施加强事中事后监管?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强和规范事中事后监管的指导意见》,明确了“谁审批、谁监管,谁主管、谁监管”的原则,提出了全面实施“双随机、一公开”监管、科学高效精准监管、健全信用监管机制等一系列措施。对市场主体而言,“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是事中事后监管的主要方式之一。针对监管执法中的不作为和乱作为问题,《意见》要求建立健全以“双随机、一公开”监管为基本手段、以重点监管为补充、以信用监管为基础的新型市场监管机制。《意见》强调,要严格落实“双随机、一公开”监管要求,各有关部门在履行市场监督管理职责时,对同一市场主体的多个检查事项,原则上应一次性完成。通过联合抽查和联合惩戒,实现对违法者“利剑高悬”,对守法者“无事不扰”,真正实现让市场主体“进一家门、办两家事”。
15.如何确保“放管服”改革取得预期效果?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国务院办公厅、各部门要高度重视“放管服”改革工作,主要负责同志亲自抓,建立健全协调机制,明确任务分工,制定路线图、时间表,明确责任单位和责任人,确保各项任务落实到位。
二是完善配套政策。各部门要对现有法律法规和政策文件进行全面梳理,凡与“放管服”改革不适应的要尽快修改或废止。同时,要抓紧研究制定推进“放管服”改革的具体措施,把改革措施转化为可操作、能评估的政策。
三是加强督促指导。国务院办公厅要组织开展督促指导,推动地方和部门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国务院办公厅要适时开展“放管服”改革专项督查,对落实有力、效果突出的予以表扬激励。
四是强化宣传解读。要大力宣传各地区、各部门在推动“放管服”改革方面的好做法好经验,及时回应社会关切,为深化“放管服”改革营造良好舆论环境。
五是严肃追责问责。要强化责任追究,对工作不力、进展缓慢、失职失责的地方和部门严肃问责。对“放管服”改革中出现重大失误或造成严重后果的干部,依规依纪依法给予处分。
编辑者: wyl